2024年, 第4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10
  

  • 全选
    |
    理论探索
  • 张靖, 廖嘉琦, 陈心雨, 马秀文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期文化人才尤其是文化领军人才的培养是文化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文章首先采用元分析方法,通过文化领导力相关研究的收集和整理,系统梳理文化领导力演进的3个领域、3个阶段和3个维度,进而全面调研全球代表性文化领导力培训项目和文化领导力学位项目。在此基础上,从文化机构、文化领域、公共领域等文化领导力的3个发力场域,以及管理能力、治理能力、参与能力等文化领导力的3类核心能力出发,初步建构文化领导力的概念框架,并对文化领导能力目标进行分解。研究发现:文化领导能力的培养,除文化领导者个人的教育背景、实践经历、人格魅力之外,主要通过文化领导力知识体系的学习来促成;全球代表性文化领导力培训项目和学位项目展示了这一知识体系3个面向、6类知识的整体框架。文章从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和培养方式3个方面讨论国际文化领导力研究和实践项目对我国新时期文化领军人才培养的启示,提出可以将培育文化领导力视作我国文化领军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和分解目标,搭建了包括知识面向和知识分类两个维度的知识体系框架,指出开展分类别、分层次、精设计、高水准、高强度、全脱产的专业培训是培养我国文化领军人才的基本方式。
  • 宗何婵瑞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1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梳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制建设的变迁历程,有利于应对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挑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制建设经历了1978年研究起步、新世纪文化权利觉醒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等3个重要时期,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律制度框架初步形成,未来应在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的同时,健全实施机制。
  • 魏勇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2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是促进居民公共文化参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顶层设计。文章借助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方法,采用201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评估该政策实施对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水平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实施激发了居民公共文化参与热忱,显著提升了公共阅读、博物观览、业余文艺培训等参与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促进效应呈增强态势;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文化参与提供了除市场购买之外的有效途径,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
  • 何逸竹, 茆意宏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36-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智慧书房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智慧书房进行测评,可助力智慧书房建设和服务开展。文章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等方式初步拟定智慧书房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体系,对智慧书房用户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构建由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智慧书房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测评结果对智慧书房发展提出建议。
  • 季云琪, 吴章铭, 杨海平, 卢明欣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44-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发展给著作权保护提供了更多可操作性,但作品确权难、交易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文章针对大量发生的侵权行为,聚焦于区块链技术在图片确权、交易领域的应用。文章着重讨论区块链技术对图片版权保护及交易的赋能,梳理现实生活中的图片侵权行为,总结现有图片版权保护平台的贡献及不足,分析区块链技术在图片确权和交易过程中的角色、渠道、环节、价值流向,提出延伸价值链、助力平台改进,从价值共创方面完善保护图片版权的价值体系。
  • 实践创新
  • 李钊, 侯剑华, 陈劲松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5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我国地理标志的文化基因,从信息特性、价值等方面讨论其文化信息属性;提出地理标志文化信息资源概念,从物质载体与知识内核两方面揭示文化信息资源的结构,从开发目标、开发模式、开发条件、开发工具、开发场景等方面提出我国地理标志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策略。
  • 杨孟辉, 任超, 谢宝玲, 何占西, 张彩荣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6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校园行为数据分析学生就业与校园行为之间的关联性是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就业管理与指导工作的重点。文章以高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基本信息和校园行为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学生标签体系的构建,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学生就业与校园行为之间的关联,探析不同毕业去向学生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国内读研类学生有4种典型学生群体画像,出国出境类大学生有3种典型学生群体画像,直接就业类大学生有4种典型学生群体画像,不同的学生群体在行为规律性、消费水平和学业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文章建议: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开展同学结对帮扶活动。
  • 王晰巍, 刘宇桐, 乌吉斯古楞, 罗然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7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ICT技术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环境下,以AI语音助手为例的智能应用对用户体验和行为的影响成为重要研究问题。文章基于认知情感意图(Cognition-Affect-Conation,CAC)框架,从AI语音助手技术特征出发分析感知拟人性、感知关系性、感知娱乐性对于用户认知评价的感知服务质量和感知使用成本,以及在认知评价作用下的情感体验对用户采纳意愿的影响。利用结构方法和fsQCA混合研究方法,通过对328份受访者的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AI语音助手的感知拟人性增加用户的感知使用成本,感知关系性和感知娱乐性有利于感知服务质量;情感体验在用户认知评价与用户行为意图结果之间起中介作用;根据fsQCA数据结果总结并诠释5种AI语音助手用户在线虚拟体验组态路径,验证并补充结构方程研究发现。文章为AI语音助手用户虚拟在线体验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研究视角,深化了客户旅程理论在用户虚拟在线体验中理论应用,为各界利用AI语音助手增强用户体验提供参考。
  • 包翔, 王世鹏, 刘桂锋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8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代表作是评价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探究学者在代表作抽选时的影响因素,对学者学术水平的展示和代表作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代表作特点,以管理学、法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等3个社会科学学科的学者作为研究对象,归纳学者在代表作抽选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设计李克特五级量表,通过在因子分析中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要因素,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归纳修正后的因素,最终构建代表作抽选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代表作的学术属性、新颖属性、社会属性、时间属性、传承属性等5种因素是影响社科学者代表作抽选的主要因素,不同学科学者在代表作抽选时的侧重点不同。
  • 张宁, 常帅峰, 袁勤俭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94-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宇宙为数字文旅提供了全新的表现形式,探究元宇宙视域下数字文旅用户的参与行为有助于元宇宙技术方和数字文旅内容生产方明确如何激励用户参与,改善交互方式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互动体验。文章选取相关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应用扎根理论,结合SOR理论和MOA框架构建元宇宙视域下数字文旅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感知因素直接影响元宇宙视域下数字文旅用户的参与行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反馈两个维度通过感知因素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元宇宙视域下数字文旅用户的参与行为,机会条件和能力限制会调节感知因素对参与行为的影响。
  • 文化传承
  • 司莉, 周璟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105-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遗址与所在地的居民生活生产、城乡发展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存在紧密关联,在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面临巨大压力。对大遗址知识的有效组织是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前提。本体和关联数据技术为大遗址知识组织提供了新的方法及实现路径。文章首先结合文献调研,复用CIDOC-CRM和OWL-Time本体构建上位本体;然后通过构建顶层框架和抽取概念实例,获取大遗址知识概念和实例,并将其转化为大遗址本体的实体、对象属性和数据属性;最后基于关联数据技术,以西安片区大遗址为例,利用D2RQ发布大遗址知识的关联数据集。文章通过构建本体和发布关联数据实现了大遗址知识的语义关联和开放共享,为提升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知识服务。
  • 吴金华, 石燕青, 是沁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116-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时代承载越来越多的个人数字足迹、痕迹和印记,引发人们对自身网络数字遗产是“记忆”还是“被遗忘”的思考。文章以社交媒体用户网络数字遗产问题为研究考量,基于数字原住民视角,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理清主范畴间的作用机制,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网络数字遗产立嘱意愿的UIPEI模型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用户维、数据信息维和社交媒体平台维直接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网络数字遗产立嘱意愿,接受主体维和外在环境维间接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网络数字遗产立嘱意愿;可从用户认知、平台服务和政策法规等强化网络数字遗产保护和个人数字记忆传承。
  • 数据科学
  • 何梦婷, 刘先瑞, 冉从敬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12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数据权利制度体系尚不完善,严重阻碍数据资源流动、转化与增值,易引发国家数据安全问题。数据权利体系范畴包括国家数据主权、数据人格权和数据财产权,德、美、俄等国数据权利体系演化历程不同,呈现德国沿袭传统式、美国修正扩张式、俄罗斯突进式演化的不同数据权利演化模式。以国际模式为参考,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数据权利体系宏观架构,加强具体权利构建。
  • 潘正源, 李樵, 李月琳, 孙劲松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137-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本AI重要性日益凸显,智能信息检索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更清晰地了解智能信息检索研究现状,文章着重分析智能信息检索研究范式的演进,揭示并反思其演进历程。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183篇智能信息检索文献,归纳研究范式与主题,综述已有研究发现和成果,揭示发展现状,讨论发展前景。研究发现:智能信息检索研究存在“技术”“技术+用户”“人本”等3种研究范式。技术范式主要关注优化语料库和语义分析、信息分类和结果排序等,以提升检索精度。“技术+用户”范式聚焦通过优化个性化检索、信息安全、多媒体检索等技术,满足用户需求。人本范式主要探究人与系统的交互、人本系统设计以及技术伦理。未来,技术范式研究需突破传统信息检索技术研究目标的限制,规避AI技术应用风险,创新技术;“技术+用户”范式研究需向智能交互信息检索迈进,实现用户需求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人本范式相关研究潜力大,需聚焦体验和伦理,推进人本智能信息检索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施亦龙, 许鑫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 151-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从网络问答社区代表知乎和ChatGPT上同一提问获得的人工高赞答案和机器回答开展内容分析,基于外部特征、内部特征、情感与认知等探讨机器回答相对于人工问答的优劣。研究发现:ChatGPT能使人更便捷地获得信息,回答特征接近人工认可的高赞回答,但针对不同主题的回答质量存在差异,也存在虚假信息;以ChatGPT为代表的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驱动的工具将广泛应用于人类活动,但需要防范信息误导、认知对抗、文明失控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