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特稿
    陈建
    图书馆论坛. 2024, 44(9): 6-1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处于“十四五”与“十五五”交接期的公共文化服务应直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由新时代、新使命及高质量发展主题带来的结构、功能与品质要求。而经过近二十年探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已经在广度、厚度、高度、新度上为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积聚了文化硬件、软件、生态与载体等优势。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十五五”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应融入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要进路包括“一源一驱四化并进”,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源泉,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通过精准化、合作化、融合化、精品化协同并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新篇章。
  • 文化传承
    张君冬, 杨松桦, 刘江峰, 黄奇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0): 103-112.
    目前中医界已构建大量的古籍资源库,然而数字化研究仍以文献扫描整理、浏览检索等浅层知识服务的实现为主,生成式AI的发展为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在Ziya-LLaMA-13B-V1开源模型基础上,通过继续预训练、有监督微调、DPO优化的全流程训练步骤,构建中医古籍生成式对话大语言模型,最后通过自动评估和人工评估验证了其在中医古籍领域的优异性能。自动评估结果表明:训练损失函数成功收敛,各对话类目下BLEU、ROUGE指标值均偏低,侧面反映出该模型具备强大的领域创造力。人工评估结果显示:该模型在古籍知识问答方面性能显著优于现有的中医药垂直领域两类模型,较优于通义千问,部分类目如预防养生的回答能力与ChatGPT(gpt-4)相比略有不足。本研究突破中医古籍数字化固有的研究模式,实现了古籍资源的深度融合与利用,可满足古籍知识解答、中医问诊、养生保健等多元化的知识服务。
  • 理论探索
    邱嘉萱, 刘佳静, 郑建明
    图书馆论坛. 2024, 44(9): 16-27.
    为全面把握2023年中国图书情报领域研究进展,揭示研究格局及热点,文章运用Python对2023年图书情报领域CSSCI来源期刊论文开展词云可视化分析和主题提取,借助CiteSpace引入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相互验证地挖掘研究主题。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Sentence-BERT+UMAP+K-means+C-TF-IDF模型进行主题识别及聚类,得到39个研究主题,人工提炼主题标签并归纳出4个一级主题和15个二级主题:公共文化(图书馆事业、公共数字文化)、情报体系(国家安全情报、竞争情报、应急情报、学术情报、情报分析技术)、数据治理(数据流动规制、数据使用安全、科研数据治理、政府数据开放)、信息行为(信息需求、信息搜寻行为、信息采纳行为、信息传播行为)。结合解读式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各研究主题文献,综述研究现状与特征,提出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进展与时代价值
    程焕文, 张琦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1): 1-8.
    文章借用关于人生的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纲,阐释图书馆史对图书馆馆长的重要性,认为图书馆史是培育馆长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是坚持图书馆核心价值观、推进图书馆履行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根基;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无可替代,图书馆的一切过往皆为全面实现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序章;科学技术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动力,绝非终结者;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万变不离自由平等社会价值之宗。
  • 信息行为
    胡雅萍, 王秋云, 何菊香
    图书馆论坛. 2024, 44(9): 144-151.
    文章采用扎根理论,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20名老人数据,利用Nvivo 11三级编码技术构建老年群体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分析各项主范畴对老年群体数字素养的内在关联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老年群体数字素养受主观意识、使用经验、社会交往、统计学特征、数字化支持和数字生态等因素影响;可以通过数字知识技能和数字态度共同作用,从内生驱动和外部推拉两个维度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素养。
  • 实践创新
    苗运卫
    图书馆论坛. 2024, 44(8): 34-43.
    生成式AI的技术发展与应用推广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供新契机,但也给读者信息安全带来挑战,表现为不当处理读者信息的规模更庞大、行为更复杂且场景更多样。而现有的读者信息保护制度对此存在应对局限,生成式AI所涉读者信息承载利益呈现失衡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结合《公共图书馆法》中的读者信息类型形成分类保护规则,以此平衡生成式AI对读者信息的利用诉求与保护需要。其中,读者隐私信息需要强化保护,生成式AI应当严格落实保护隐私信息的知情同意与目的限制等规定;读者个人信息需要有限保护,生成式AI可以灵活遵循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读者借阅信息需要弱化保护,生成式AI对借阅信息的处理活动得到鼓励与支持,但需履行防止滥用的信息保护义务。
  • 文化传承
    铁钟, 夏翠娟, 沈洁
    图书馆论坛. 2024, 44(8): 102-110.
    上海图书馆“上海年华”项目以上海历史文化为背景,收集整理近代文献中的老照片,组成多重繁复的城市影像记忆。随着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型,语义网、知识图谱、虚拟现实、智能设备和交互设计等技术的发展,对消逝的城市记忆进行数字重构成为可能。项目依托上海年华知识图谱和上海记忆数据基础设施,尝试通过具身认知的交互设计手段,将不同历史时空的地标建筑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力,以交互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实现方法上,采用互动数字叙事,引导用户在互动过程中参与数据挖掘与分析,最终得出基于参观者自身认知结构的叙事路径。互动数字叙事为多源异构的数据可视化设计提供了新路径,其多维的叙事结构更适合展现复杂的数据内容。以用户为中心建立互动叙事框架,将数据转换成可以被接受的知识内容,最终形成可以分享的智慧内容。城市影像资源也以新形态呈现在受众面前,这种对同一地标建筑多维度的文化解读与展示有助于GLAMs服务模式的创新。
  • 文化传承
    罗安琪, 刘佳静, 郑建明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0): 72-82.
    文章厘清“文化遗产数字化”概念,挖掘与梳理2023年国内外相关主题研究文献,提炼出该领域四大热门主题:文化遗产数字化存储与处理、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文化遗产数字化服务与发展。归纳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多样,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研究对象复杂,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主题集中,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探讨研究不足:未形成全局观、系统化的研究成果,对文化内涵与价值的关注不足,缺乏对用户特征和需求主体的深入分析。展望研究方向: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服务供给体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 理论探索
    杨思洛, 吴丽娟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0): 1-9.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亟需走出一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特色之路。文章结合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现状、时代环境和使命担当,分析其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把握关键特征、坚守建构原则、明晰建构路径的三步策略,尝试回答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何必要”“以何基础”“有何挑战”“如何推进”四大关键问题,助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加快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 当代图书馆员主观幸福感研究
    路锦怡
    图书馆论坛. 2024, 44(5): 1-1.
  • 理论探索
    孙异凡
    图书馆论坛. 2024, 44(5): 67-76.
    数字化转型下图书馆服务面临成本、效益、替代等多重风险。目前相关研究较为分散,缺乏对系统性、整体性风险的观察和分析。文章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相关科研论文和13个风险情景中的风险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识别出图书馆服务成本、法律、技术、质量、效益、替代、价值7类风险,风险整体呈进阶式循环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为提升我国图书馆服务水平,应当建立动态的风险评估、监测机制,科学预判风险发展趋势;推动图书馆服务风险协同治理,提升风险规制效率;基于风险作用特征开展规制,避免风险循环演进。
  • 理论探索
    张洋, 黄楠, 余厚强
    图书馆论坛. 2024, 44(7): 1-8.
    随着AIGC时代来临,信息资源管理领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文章首先论述AIGC拓展的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对象范畴,讨论AIGC与传统信息资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从教育、研究和实践等方面讨论AIGC时代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最后分析AIGC对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带来的影响并进行展望。
  • 实践创新
    郭亚军, 庞义伟, 周家华, 马慧芳
    图书馆论坛. 2024, 44(8): 69-79.
    ChatGPT为虚拟数字人在图书馆服务的应用赋予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文章通过总结ChatGPT的运行原理与技术优势,提出ChatGPT赋能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主要应用场景,如虚拟馆员智能问答、虚拟讲解员、阅读推广服务以及特殊人群无障碍服务;建议图书馆从技术支撑、信息资源、服务场景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出发,探索ChatGPT赋能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实践路径,以更好地实现智慧服务。
  • 数据科学
    奉国和, 肖雅婧
    图书馆论坛. 2024, 44(8): 123-132.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透过开放共享与市场化配置释放其价值。文章基于文献内容,详细探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特征,并深入阐述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理论、路径与问题,分析目前数据要素确权、定价机制及价值释放过程,探讨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及个人数据等不同主体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模式与路径,指出未来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研究方向。
  • 实践创新
    谭丰隆, 陈婧, 刘洋阳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0): 42-50.
    ChatGPT的问世对图书馆发展造成一定冲击,通过总结已有文献与归纳美国图书馆员及图书馆用户对ChatGPT运用于图书馆的认知变化,可为我国图书馆应用ChatGPT类技术提供借鉴。文章主要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整理美国图书馆员及图书馆用户的访谈等文本资料,分析他们对ChatGPT与图书馆结合的认知变化。研究发现:ChatGPT存在双重效应,一方面“技术赋能”图书馆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威胁挑战等“技术陷阱”;技术冲击、发展机遇、重大挑战、技术抉择、总结规划共同构成图书馆员及图书馆用户对ChatGPT运用于图书馆的认知变化模型,并可归纳为由技术引发变革走向广泛应用技术,发展至明确技术作用,最终走向能动掌握技术的技术使用态度。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技术改造与图书馆调适两个方面提出图书馆未来发展策略。
  • 理论探索
    王秉, 周佳胜, 史志勇
    图书馆论坛. 2024, 44(8): 1-7.
    安全态势感知与塑造是维护和塑造安全的关键支撑。数智时代,安全态势感知与塑造亟待数智赋能。文章在分析数智赋能安全态势感知与塑造的内涵和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构建并解析数智赋能安全态势感知与塑造模型。数智赋能安全态势感知与塑造是三元空间系统、数智技术与工具、情报工作系统、情报组织机构、安全工作系统和安全组织机构六要素的协调统筹与综合集成。数智赋能安全态势感知与塑造模型涵盖三个关键层次:三元空间安全信息感知(信息层)、基于安全信息的安全态势感知(情报层)以及基于安全情报的安全态势塑造(应用层)。
  • 信息行为
    黄俊, 龚花萍, 熊娟
    图书馆论坛. 2024, 44(7): 120-127.
    文章提出社交媒体信息安全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关系假设,以大学生社交媒体用户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风险感知现状,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交媒体信息安全风险感知程度的城乡间差距明显,其面对信息安全风险主要采用系统式处理;媒体信任度、社会群体归属感、卷入认知会对系统式处理产生影响,知识和信息有效性会对启发式-系统式处理产生影响;系统式处理在知识、媒体信任度、社会群体归属感、卷入认知、信息有效性和风险感知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负面情绪直接正向影响风险感知。
  • 特稿
    金栋昌, 王宇富
    图书馆论坛. 2024, 44(9): 1-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了“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改革任务。结合当前及今后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发展任务来看,应不断夯实文化强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支撑力、顺应时势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协调力、培育人才队伍锻造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四力协同”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 理论探索
    饶梓欣, 王周宏, 肖鹏
    图书馆论坛. 2024, 44(9): 37-47.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中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为总结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新策略,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以21份示范区创新发展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从政策形式、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及附录等方面进行解读与分析。研究发现: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强调“正确导向”“改革创新”等基本原则;以组织领导和经费支持为关键保障;将细化责任和指标作为配套方案的重点;聚焦以下重点任务:强化供给、提升品质,开放融合、共建共享,创新治理、科学评价,完善设施、优化布局,数字赋能、智慧转型,社会参与、激发活力,保障权益、普惠均衡。
  • 实践创新
    郭亚军, 郭一若, 冯思倩, 张鑫迪
    图书馆论坛. 2024, 44(9): 69-78.
    ChatGPT赋能高校图书馆元宇宙空间服务,推动图书馆智慧空间转型,为高校图书馆元宇宙空间服务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思路与方向。文章对高校图书馆元宇宙空间进行整体概括,结合ChatGPT的特征与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探究ChatGPT赋能高校图书馆元宇宙空间服务的作用机理,并对高校图书馆元宇宙空间服务场景重新架构,从基础构建、数据转换、应用分析以及场景协作四个层面,解析ChatGPT赋能高校图书馆元宇宙空间服务运行模式。建议高校图书馆从技术、资源、理念等方面对元宇宙空间服务进行创新与提升,改善服务效能,促进空间协同。
  • 文化传承
    周树斌, 高劲松, 高琳霞, 谭淑, 张强
    图书馆论坛. 2024, 44(9): 79-89.
    对多模态非遗数字资源的知识内涵进行细粒度挖掘和语义关联建构是数智化时代系统保护和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文章立足非遗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需要,引入本体构建面向茶类多模态非遗数字资源语义描述模型,通过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多模态资源的获取与处理,实现相关文本、图像、视频资源的知识重组,依靠知识图谱从多维度完成对茶类多模态非遗数字资源的知识服务实现路径;通过实证研究验证面向多模态非遗数字资源所提出语义关联方案的适用性与可行性,为非遗领域跨场景、跨时空、跨资源的多维组织与融合应用提供借鉴,也为非遗系统性保护的数字化方案提供参考。
  • 理论探索
    谭春辉, 杨心如, 王仪雯
    图书馆论坛. 2024, 44(7): 18-27.
    探究期刊的年度选题指南与所发表论文之间的匹配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期刊办刊质量,提升学术引领力。文章选取信息资源管理学科13种期刊2017–2021年间的选题指南及2017–2022年间发表论文11,836篇,分别构建年度选题指南关键词数据集和论文关键词数据集,利用Python编写相应程序探究两者之间的匹配度;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影响因素,利用SPSS软件分析这些因素对匹配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期刊当年选题指南与相邻两年内发表论文的匹配度较低,均在0.5以下;当年选题指南与相邻两年间发表论文的匹配度存在差异,第一年的匹配度高于第二年的匹配度;以下因素与匹配度呈显著的相关关系,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办刊时间、基金论文比、载文量,而期刊栏目数、复合影响因子、出版周期及论文年均篇幅长度与匹配度无关。
  • 他山之石
    周文泓, 文利君, 袁蕾涵, 田国庆, 熊小芳, 汪成浪
    图书馆论坛. 2024, 44(6): 152-160.
    文章剖析英国迈向国家宝藏项目案例,分析以跨边界为内核的奠基性项目、以知识服务为关键的探索性项目、以线上利用为重点的新冠肺炎紧急项目三大类子项目,从行动理念、主体、技术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明确数字遗产开发利用国家模式、构建产学研用导向的协作机制、建设数智化引领的技术体系、健全多重举措并行的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我国数字遗产开发利用的优化策略。
  • 实践创新
    应峻, 赵梦圆, 潘其扬, 宋士杰, 赵宇翔
    图书馆论坛. 2024, 44(8): 56-68.
    短视频平台的蓬勃发展为科学技术普及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旨在探究健康科普情境下短视频博主产生的信息实践,识别其行动路径,并针对科普困境提出针对性策略。以利用短视频平台上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且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内容创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悉其心理活动和行为数据,并爬取受访者科普视频及用户交互数据,然后引入活动理论,分析短视频博主健康科普信息实践的行动路径。文章明晰健康科普信息实践过程中涉及的核心要素;梳理短视频博主完整的健康科普过程,将其自上而下解析为“活动—行动—操作”不断具象化的三个层级行为,与动机、目标和条件分别对应;基于此,借鉴系统—结构活动理论,将系统内相邻的三个要素进行组合,形成内容生产系统、叙事共享系统、行动规范系统和外部协作系统四个子系统,并重视多主体的参与作用,对子系统中所涉及的行动路径进行系统解析。基于受访者感知的科普困境,从政府相关卫生部门、互联网平台及图书馆、医院、高校等机构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为多元主体协作开展有效的健康科普信息实践提供路径参考。
  • “十五五”规划编制研究
    柯平, 彭亮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 1-9.
    “十五五”阶段的新变化将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深刻的影响,公共文化服务要在变革的内外部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充分了解环境与发展态势,通过科学战略规划思维来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战略规划。文章在概述战略规划思维的基础上,从国家政策、改革创新、数智技术等角度重点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与任务、重点与难点、转型与升级,为公共文化服务“十五五”战略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 理论探索
    区小兰, 罗珞峻, 于水
    图书馆论坛. 2024, 44(8): 14-22.
    乡村文化建设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国家推动,亦需要自下而上的村民参与。文章将格里·斯托克的参与式治理CLEAR模型引入乡村文化建设场域,分析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村民文化参与存在无力参与、无意参与、无视参与、无路参与、无心参与的困境,文化互动社会化加剧文化决策难度、活动组织行政化压缩文化自治空间、村民角色边缘化使其产生直接躺平心理等原因导致困境产生;基于“赋能—认同—组织—机制—回应”的参与路径能提升参与能力、激发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力量、拓宽参与渠道与催动参与动机。
  • 理论探索
    黄佳妮, 陆伟, 于丰畅
    图书馆论坛. 2024, 44(6): 71-80.
    国家政治或经济目的的达成往往需要众多政策协同实施,探究政策间的关联、厘清其关系有助于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践。针对现有研究对政策文本关联的语义层面揭示较浅等问题,为进一步挖掘政策之间的关联关系、发现政策群中的核心政策,文章提出一种多层次政策实体知识网络的关联挖掘框架。运用命名实体识别技术抽取政策文本中的细粒度政策知识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层次政策实体知识网络,设计基于Jaccard距离的关联关系定量计算方法。文章以创业政策群为例构建多层次政策实体知识网络,有效揭示政策文本间的潜在关联,发现政策群中的核心政策文本,对政策文本关系进行多维度阐释。
  • 理论探索
    邱均平, 徐中阳, 丁敬达
    图书馆论坛. 2024, 44(9): 28-36.
    进入数智时代以来,随着一级学科“信息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更名确定,“信息资源管理学”这一更具前瞻性的学科概念再次引起关注。文章在分析信息资源管理学孕育背景的基础上,从萌芽兴起、概念内涵、学科关系、研究内容、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学科构建,助力图情档学科从“信息资源管理”转向“信息资源管理学”。
  • 实践创新
    王冲, 张雅君, 王娟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0): 61-71.
    文章从社会大众角度出发,通过网络舆情主题与情感分析等文本分析方法,对2023年1月-2024年3月Bilibili平台中“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教育应用”的话题弹幕文本进行数据挖掘,以剖析社会大众对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情感态度、关注热点与看法意见,审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成效和潜在的伴生性风险。研究发现:社会大众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总体持积极态度且整体情感占比趋于稳定;关注热点聚焦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育公平、教育应用、态度观点,具有多极化倾向;看法意见集中在准确性、普适性、伦理性、异化性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特点;可从学生、教师、企业、政府等层面进行优化。
  • 理论探索
    马岩, 郑建明, 刘佳静
    图书馆论坛. 2024, 44(8): 8-13.
    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影响研究的深度和可靠性,对科学研究发展十分重要。文章在总结LIS领域方法论研究的基础上,将LIS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整理、汇总、编码,以LIS领域11种TOP期刊2023年收录的论文为数据源,统计分析LIS期刊论文的研究方法应用态势,探讨LIS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作者学科背景等因素对研究方法的影响。研究发现:LIS领域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内容不断演进,跨学科和新兴理论方法以及多元研究方法的应用促进了研究的深入和丰富。
  • 他山之石
    陈劲, 陈娟, 盛小平
    图书馆论坛. 2024, 44(5): 142-152.
    日本开放科学走在亚洲前列,研究日本开放科学政策对推动我国开放科学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借鉴意义。文章采用Nvivo 12 plus质性分析软件和扎根理论对日本主要开放科学政策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日本开放科学政策主要包含开放获取政策、研究数据开放政策、开放创新政策、开放科学激励政策和科研诚信政策等方面,呈现出政府主导政策制定和各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公共资助机构发挥促进作用、开放科学政策重点突出等特征,并取得显著成效:开放科学政策已成为政府政策的重要部分、研究数据基础设施初步建立、开放科学理念和实践融入学术领域等。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经验,构建开放科学政策体系,营造开放科学政策环境,完善开放科学核心政策内容。
  • 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进展与时代价值
    王蕾, 王昊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1): 9-15.
    海源阁藏书研究是中国图书馆史的重要领域。文章概述“海源阁藏书暨中国历代图书文化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成果,从海源阁藏书研究、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图书馆史研究和图书馆史志编纂等方面对会议内容加以总结,展望中国图书馆史研究趋势。
  • 文化传承
    陈业, 赵生辉
    图书馆论坛. 2024, 44(9): 90-102.
    古建筑数字化项目越来越多,但在人文知识的多层次展示、知识关联等方面有所欠缺;随着历史建筑信息模型(HBIM)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古建筑领域,对HBIM文件进行开发利用迫在眉睫。文章探讨HBIM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在总结HBIM中信息及古建筑人文知识的特点的基础上,首先归纳《营造法原》及江苏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中的古建筑人文知识,构建本体框架;然后引入五峰园HBIM及其人文知识作为实例,导入本体框架并进行推理;最后将本体实例保存至Neo4j数据库,并结合Revit API演示相关应用。研究表明:通过本体可多层次地关联古建筑HBIM及古建筑人文知识,在古建筑人文知识的语义检索、构件组检索方面有一定意义。
  • “十五五”规划编制研究
    黄百川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 10-20.
    作为实现2035年远期目标的关键五年,“十五五”规划对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文章梳理“十四五”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情况,应用PEST分析框架全面审视“十五五”时期国内外宏观环境,深入分析图书馆行业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图书馆“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原则、目标蓝图和路径建议,旨在为公共图书馆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参考,进而在新时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升服务效能,促进文化繁荣。
  • 理论探索
    李帅, 陈定权
    图书馆论坛. 2024, 44(12): 1-7.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更名完成后,学科知识体系重构是一项亟需完成的任务。文章梳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知识体系“自下而上”的演化过程,分析传统二级学科之间的隔阂及其症结,提出一种“自上而下”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思路;基于“信息=数据+意义”观点,提出以数据为基座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整合逻辑和基本策略。文章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应以数据为基座,响应国家数据发展战略和时代需求,为众多二级学科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加宽阔的平台;呼吁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各级各类政策文件中的表述实现统一,便于全社会认识和接纳信息资源管理学科。
  • 当代图书馆员主观幸福感研究
    徐晟, 徐建华, 屠静琪
    图书馆论坛. 2024, 44(5): 18-24.
    为探索图书馆员主观幸福感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文章以图书馆员基本信息、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6个子维度及图书馆员组织承诺3个子维度为自变量,以图书馆员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拟合了关于图书馆员主观幸福感的多元回归方程。研究发现:工作价值感是所有自变量中对图书馆员主观幸福感影响力最大的变量;组织承诺3个子维度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员的主观幸福感,且组织氛围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容忽视;性别、健康状况、进馆年限等个体特征也在正向或负向地的影响着图书馆员的主观幸福感。
  • 实践创新
    郭亚军, 周家华, 庞义伟, 郭一若
    图书馆论坛. 2024, 44(7): 38-47.
    ChatGPT为教育元宇宙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了新的抓手。文章通过对信息环境中知识生长模式的挖掘,探索ChatGPT赋能教育元宇宙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形成ChatGPT赋能原生、动态、再生资源建设的知识流转循环;立足于认知需求角度,探讨ChatGPT提供的情境认知、构建主义、分布认知三类资源服务,从师生、场域、技术、资源、制度五方面构建ChatGPT赋能教育元宇宙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体系,讨论ChatGPT赋能的负向影响及应对措施。
  • 实践创新
    孟令国, 李芙蓉, 张劼圻
    图书馆论坛. 2024, 44(5): 129-141.
    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成为旅游目的地,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文旅地图是技术赋能文旅的重要方式,是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章在调研分析现有文旅地图和图书馆导览地图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构建图书馆文旅地图的模型。该模型以WebGIS技术为基础,融合数字人文资源、纸本资源、网络资源等在内的多源异构数据,将图书馆各类信息呈现在地图网站上,针对特定游客群体展示特定功能。文章选择上海市的图书馆开展实证研究,实现了沪上图书馆漫游地图网站。结果显示,图书馆文旅地图构建模型在数据呈现方式、数据融合深度、功能设计方面具备优势,能帮助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游客、读者的文旅体验。
  • 理论探索
    杨跃翔, 刘文玲, 林睿婷, 陈雨杰, 王皖
    图书馆论坛. 2024, 44(7): 9-17.
    突发事件影响广泛,涉及因素较多,当前突发事件要素识别研究存在灾害要素信息、应对流程信息、承灾载体信息等数据自动识别困难等问题。文章构建突发事件应急要素“四维”模型,确定包含保障措施、响应措施等流程性信息在内的八类应急要素类别,提出TDA-RoBERTa-wwm-BiLSTM-CRF模型。该模型采用基于模板的数据增强策略,融合预训练模型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条件随机场方法,实现了突发事件多要素信息的自动识别。对比与消融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突发事件应急要素自动识别中能起到良好效果。
  • 当代图书馆员主观幸福感研究
    黄蓉, 张雨浓, 孙宣
    图书馆论坛. 2024, 44(5): 11-17.
    文章以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问卷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等数据分析方法,从性别、年龄、职称、学历、职务、馆类型、地区、收入等维度分析其对图书馆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图书馆员的个人特征、职业特征、所在馆类型与所属地区、收入不同,主观幸福感的得分具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