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5-10-10
  

  • 全选
    |
    “十五五”规划编制研究
  • 曹树金, 石佳, 张君宜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探讨“十五五”时期图书馆的生成式AI战略对推动图书馆实现数智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回顾图书馆应用生成式AI的研究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和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法,对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实施策略,从生成式AI的技术部署、资源部署与风险管控三个角度提出实施建议,为“十五五”时期图书馆的生成式AI战略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 理论探索
  • 杨晓薇, 高继平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1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科研合作逐渐呈现出跨学科特征。在新兴多学科交叉领域中,跨学科学术共同体的构成要素与发展模式亟待厘清,以促进跨学科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文章从数字人文的学术共同体构成要素入手,基于“无形学院”模型,从学科专业、社会行动者、信息使用环境三个维度对中国数字人文研究进行分析,探讨一种理想的跨学科学术共同体发展模式。结果显示,数字人文学术共同体呈现出多学科性特征、核心学者群体具有较高的跨学科性、数字人文中心在共同体的交流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无形学院模式能更好促进跨学科学术共同体发展和新兴学科繁荣。
  • 姜汇泳, 刘桂锋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2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要素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以数据要素和新质生产力的内在统一性为基础,分析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模型框架,并重点解析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现机制。数据要素能够与劳动、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融合发挥支撑效应,从八大机制实现数据要素赋能,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形成和发展。
  • 许浩, 程卿玄, 董晶, 吴丹, 田丽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I世代(Generation AI)作为与人工智能相伴共生的新一代未成年人,其学习与发展面临智能社会新情境的挑战,亟须探索与之适应的终身能力框架。文章通过文献调研与逻辑思辨,从明确智能社会对AI世代的新挑战出发,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为理论基础,建构AI世代核心能力谱系,进一步发展出AI世代终身能力框架,并探讨该框架在教学设计、内容服务与学术研究中的应用路径。
  • 陈一, 向妮, 鲍秀爽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4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使用文献分析法与实践调研法,全面揭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概况及实践进展,系统梳理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关键要素;构建要素互动框架,总结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典型场景主要包括情报决策、学科服务、个性服务、媒体融合及参考咨询五大类;结合这些典型场景,探究知识服务过程中的困难挑战与解决路径。
  • 实践创新
  • 陈深贵, 陈丽纳, 高美云, 詹展晴, 方家忠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5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制度创新和负责任创新为理论依据,系统梳理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借阅规则改革的缘起和过程,以增加外借册数、调整借期、采用积分制等方式促使全市公共图书馆外借文献册次大幅上涨,人均外借文献稳步提升,文献利用率提高,实现“短借常还”。文章提出,新阶段公共图书馆应采取专业手段,因时因需开展制度创新;突破认知盲点,重视基础服务变革。
  • 张靖, 许梓若, 苏丹妮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6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文化是开展国际人文交流的天然场域。2024年8-10月,文化和旅游部五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共同组织开展公共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实践案例的征集和评选工作,入选的15项典型案例和22项优秀案例展现了我国公共文化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在公共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方面的实践创新。文章基于入选案例的内容总结和综合分析,发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现阶段主要通过国际合作框架、国际专业组织、国际人文活动、机构项目和媒体等平台,以文化符号和公共文化服务经验为传播内容,分别针对普通民众和专业群体两类受众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 周芹芳, 黄体杨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7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历史研究法,系统搜集和整理绮罗图书馆各个时期的相关出版物、档案和统计资料,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落地生根、星星之火、涅槃重生和茁壮成长四个阶段,发现两委办馆、乡贤治馆、村民建馆、服务立馆、政府助馆、行业兴馆和多方促馆是公共图书馆在绮罗持续百年的主要经验。文章认为,发展乡村公共图书馆事业,可以探索依托“两权”分置改革建设乡村公共图书馆,推动优质文献信息直达基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乡村公共图书馆内生性发展;深挖乡村公共图书馆的公益特征,激发多方力量积极作用;将乡村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乡村的文化地标、村民阅读与知识获取的主阵地、乡土文献与文化遗产的记忆库与策源地,以书为媒,提升乡村凝聚力,留住离乡人的记忆和乡愁,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
  • 人工智能
  • 李洁, 熊又贤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8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采用调查法评估我国公民AI素养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公民在意识层面已具备较高的AI认知意识,但风险和伦理意识仍有提升空间;思维层面具有较高的创新思维,但计算和批判性思维存在一些缺陷;技能层面具有较好的技术应用能力,但AI应用/产品开发能力仍有不足;伦理层面形成较好的伦理和社会责任规范,但隐私和信息安全警惕性不够高。对策包括:制度层面,加强政策协同、立法监管,做好教育规划,筑牢安全屏障;组织层面,整合资源、重塑课程,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文化层面,树立正确的智能理念,形成以伦理为先的氛围;个体层面,深化技术认知,强化计算思维及技术运用能力;技术层面,提升技术安全并加强技术理解,引领AI规范发展。
  • 杨新涯, 戴立伟, 钱国富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90-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DeepSeek的横空出世提高了机器逻辑分析能力,降低了行业、机构甚至个人的应用门槛,私有语料的训练与推广成为现实,具有注重算法和开源共享等特征,因而得到快速应用和拓展。在“十五五”布局的关键节点,文章通过网络调研和文本分析法,对DeepSeek的主要特征和图书馆适用性进行深入分析,采用技术接受模型进行图书馆需求与DeepSeek应用的技术路线匹配,论述DeepSeek的多模态资源构建、精细化管理和智慧服务领域的应用体系框架。面对DeepSeek引发的热潮,以及图书馆“十五五”建设需求和场景应用,文章提出图书馆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建议,包括加强算力共享、专属数据建设等。
  • 陈丽琴, 周绍彬, 肖铮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98-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AI)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愈发凸显,亟待解决馆员的AI能力与工作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问题。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与案例分析法,以国外图书馆AI相关岗位的招聘启事为研究对象,从岗位职责和胜任资格来分析图书馆AI相关岗位的岗位特征,研究国外图书馆对不同类型AI相关岗位的具体技能要求;建议我国高校图书馆重视AI馆员的作用,多层级设立AI岗位,持续关注馆员职业发展,多维度提升其专业能力,结合岗位情况提供多梯度培养路径。
  • 郭利敏, 杨佳, 刘悦如, 付雅明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109-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图书馆个性化书目推荐的新路径,文章提出融合ChatGPT与BERT的“编码-分类”策略,将推荐任务转化为文本分类问题,以提升推荐方法的语义理解和可释性,拓展大语言模型在图书馆应用的边界。基于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构建训练集,选取100位读者的借阅数据作为验证集,使用ChatGPT编码借阅意图,BERT进行文本分类预测,并与协同过滤法进行比较。实验显示该方法在分类推荐中优于传统协同过滤,验证了推荐任务转化思路的有效性,并为语义增强与分层建模提供了可行方向。
  • 李洪晨, 赵星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118-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兴起,有必要探究科研人员借助人工智能增强科研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创新增强模式。文章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究人工智能准备度、创造性自我效能、威胁认知、STARA意识和人工智能增强科研创新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准备度、STARA意识与人工智能增强科研创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工智能准备度和STARA意识越高的科研人员人工智能增强科研创新程度越高;人工智能威胁认知与科研人员STARA意识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科研人员的STARA意识低于企业员工;创造性自我效能在人工智能准备度与人工智能增强科研创新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 信息行为
  • 陈静怡, 李雯, 冯昌扬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129-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向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作场所深度融合的新情境,图书情报人员的情绪反应及诱发因素关系到数字化工作场所中数智技术应用治理效能优化。文章综合参考Beaudry和Pinsonneault的情绪框架,采集社交媒体Reddit图书情报人员的发帖与评论数据,结合BERTopic主题模型与定性分析对文本进行细粒度描述与编码,借助ChatGPT实现23种情感分析,剖析图书情报人员的关注热点,掌握图书情报人员情绪反应及其诱发因素。研究发现,图书情报人员报告了多种复杂情绪,其中威胁相关情绪与人工智能自身能力、社会影响与个人规范期望相关,技术优势增强对机会相关情绪的感知,并发现对怀疑、好奇、困惑情绪的表达。
  • 黄英辉, 董宇航, 刘辉, 陈子涵, 周宗奎, 王伟军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141-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智化时代,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心态越来越难以被动态捕捉、精准锁定和积极引导。针对现有网络信息影响下青少年社会心态的内涵复杂庞大、尚未形成概念体系的问题,文章基于网络热搜视频大数据,提出青少年网络社会心态的概念体系,探讨热搜视频内容对青少年社会心态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络社会心态涉及社会事件与舆情认知等认知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价值观多样性等价值要素,积极、消极等情绪要素,以及社会参与等行为要素;网络热搜视频不仅在情绪层面引发青少年的幸福、满足等积极反应和焦虑、担忧、无力等消极反应,还深入引导其理解社会议题、形成多元价值认知,进而激发参与互动与讨论的行为动力。
  • 董焕晴, 曹高辉, 庹沛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0): 152-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生成式AI用户为研究样本,采用访谈方法收集原始材料,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生成式AI工具用户信息搜寻行为形成路径模型。研究发现,生成式AI工具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形成路径主要分为用户信息需求感知、生成式AI工具价值感知与选择、生成式AI工具信息检索、检索结果验证与反馈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中涉及的数字素养主要包含信息意识与信息需求识别、信息搜索工具评估、信息检索与处理、信息评估与整合;涉及的人工智能素养主要包含AI基本认知、生成式AI工具工作原理与功能理解、生成式AI工具查询指令构建与隐私保护意识、生成式AI工具检索结果分析与性能评估;在生成式AI工具用户信息搜寻的过程中,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用户高效、准确获取信息的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