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5-10
  

  • 全选
    |
    广州“图书馆之城”高质量发展研究
  • 李国新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远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系统梳理广州“图书馆之城”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探索酝酿期、伴随着立法工作的“图书馆之城”建设启动期、立法保障下的“图书馆之城”高效能发展期、全面提升的“图书馆之城”高质量发展期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图书馆之城”建设原则,为各地建设高水平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提供“广州经验”。
  • 张诗阳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1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全面梳理广州“图书馆之城”发展现状,从政策体系、设施体系、组织体系、资源保障、服务格局五个维度进行阐释,并立足统计数据,客观呈现广州“图书馆之城”发展成效;面向广州“图书馆之城”高质量发展,探讨补短板、强弱项,以期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中国式现代化。
  • 陈丽纳, 陈深贵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和焦点小组访谈法,系统分析和总结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的特色与经验。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具有健全的法规制度体系,“中心馆-区域总馆-基层分馆”三级组织体系,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协同治理格局,打造“图书馆之城”共同体等特色;形成了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专业化建设、建设与服务并重、打造社会共同体等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 曹磊, 李阳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27-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公共图书馆系统在设施建设、保障能力、资源建设和服务效能等方面代表国内先进水平。这些地区构建起多层次的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在馆藏资源配置、用户服务政策和财政投入产出方面有改进的空间。这些地区形成的发展经验包括:系统推进法治环境、设施网络和要素流动;通过突出主要业务、注重投入产出和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服务效能;加强综合创新、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
  • 刘晓东, 苗美娟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35-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国际比较视野分析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的优势、短板与未来发展路径,以期为广州构建国际领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文章采用文献分析与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东京、纽约、洛杉矶等国际领先城市作为参照,从设施建设、保障能力、资源建设、服务效能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东京、纽约、洛杉矶等国际领先城市相比,广州“图书馆之城”的电子资源量、线上服务人次两项指标已居于世界前列,公共图书馆设施数量、每万人拥有建筑面积、活动数量三项指标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但在人均基础资源、专业人员保障、服务效能、基层图书馆质量水平等方面仍存不足。广州打造国际领先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优势特色包括:坚持制度先行促效能提升、构建“中心馆一总馆–分馆”三级组织体系、创新拓展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社会力量多元参与机制、注重新技术应用打造智慧化场馆与服务。广州打造国际领先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包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集群、推动基层图书馆分馆提质增效、建设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共同体、提升“图书馆之城”智慧化建设水平、推进粤港澳湾区图书馆服务一体化水平、深化“图书馆之城”国际交流与合作。
  • “十五五”规划编制研究
  • 陈建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4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经过20年运作,已取得文化惠民与赋能乡村振兴的显著效果,但也面临一定的内卷化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聚焦建设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维度为“十五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承前启后、贯通畅达、平衡融合明晰了理路。为此,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南,下移治理重心,化体系末梢为治理靶心,促进融合平衡发展变薄弱地带为关键枢纽,进而实现“十五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进阶。
  • 理论探索
  • 陈定权, 陈艺聪, 李帅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5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图书馆2.0运动作为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和现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书馆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历史研究与网络调查等方法,分析Web2.0技术浪潮与图书馆原有技术创新对图书馆2.0运动的推动作用。以我国第一次引进图书馆2.0概念为界,文章把图书馆2.0运动分为技术自发与理论自觉两个阶段,并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实际反思图书馆2.0运动,为当下图书馆的技术选择或应用提供镜鉴。在新技术浪潮冲击下,文章建议图书馆耐心等待时机,做技术移植上的“慢牛”,注重理念引领和用户研究,积极营造技术创新文化,与系统供应商一道共同应对未来变革。
  • 彭贤哲, 褚浩衍, 郑建明, 石进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6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回顾中国当代书目信息技术体系发展和变革,分析编目技术从引进、融合到现代化转型的过程;根据此过程中涌现的编目项目、编目工具、服务平台等典型案例,探讨书目信息技术体系发展特点,梳理近十年发展历史,展现书目信息技术体系在当前的研究趋势。
  • 毛燕玲, 潘祖志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7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典扎根理论是其他版本扎根理论的源头,国内关于经典扎根理论的讨论及应用起步较晚,当前文献对该方法论的认知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对相关文献开展研究,阐述经典扎根理论的应用核心原则,得到新操作核心流程,以期为全面认识该方法论提供参考。
  • 周亚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8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时代,比较图书馆学是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和中国特色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学术基础。为此,文章从四方面阐发比较图书馆学的当代价值:展现“独特性”,通过中外图书馆学本土化历史比较等研究,全面展现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和独特贡献;关注“共通性”,通过世界主要国家图书馆现代化历程比较等研究,解决世界图书馆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沟通“多元性”,通过文化相对主义视角下亚洲及较少关注国家图书馆的比较等研究,促进国际图书馆界的交流与互鉴;提升“理论性”,通过基于比较图书馆学研究的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图书馆学理论突围提供可能的路径。
  • 实践创新
  • 唐义, 李晓, 石庆功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89-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度量和提升公共图书馆短视频内容营销水平,进而提高营销效果,对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TAM模型与营销学理论,结合公共图书馆内容营销特点,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构建公共图书馆短视频内容营销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 何泽, 赵玉宇, 张启林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97-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协同治理机制成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可持续发展与服务效能提升的关键驱动力。文章借助SFIC模型建立分析框架,以温州“南塘街城市书房”为例,分析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协同治理场域中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四个维度的内涵及其关联性,建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SFIC协同治理过程模型;提出培育合作土壤、增强协同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过程监管等优化策略,为高效治理提供参考。
  • 崔旭, 刘向花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106-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构建图书馆互动数字叙事(IDN)阅读用户接受行为AOSA模型,促进图书馆科学认识用户阅读行为发生条件,将被动式阅读服务转向与用户互动的数字叙事阅读服务。在界定IDN阅读概念、划分IDN阅读类型、剖析图书馆IDN阅读服务案例基础上,借鉴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技术威胁规避理论、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理论,构建图书馆互动数字叙事阅读用户接受行为AOSA理论模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数据,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记录进行五级编码,验证AOSA模型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图书馆互动数字叙事阅读用户接受行为意愿受到行为态度(A)的直接影响,同时还受到社会影响(S)和客观条件(O)的间接影响。行为意愿又在情感影响(A)的调节下进一步对实际行动产生影响。基于此,笔者从IDN阅读的软硬件、宣传教育、反馈机制等多个维度,提出一系列IDN阅读引导策略。
  • 吴宁博, 李迪, 杨帆, 张光照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115-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利用元人种志方法梳理归纳相关文献成果,从五个维度构建影响图书馆用户隐私安全的因素集合;利用DEMATEL方法计算各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结合TAISM模型建立一组对抗拓扑层级图,揭示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及层级联系。研究识别出分布在模型根源层、中间层的违规采集、强制同意等七个关键影响因素;针对关键影响因素,从数据准入规则、馆员数据素养等方面提出图书馆用户隐私风控策略。
  • 人工智能
  • 储节旺, 樊鑫鑫, 刘博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126-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健康知识服务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AIGC赋能的智慧健康知识服务逐渐登上舞台。文章采用综合研究方法,探讨AIGC驱动的智慧健康知识服务模式,构建AIGC赋能的智慧健康知识服务智能体框架。研究发现:AIGC赋能的智慧健康知识服务模式是新型的知识服务模式,通过智能体来实现人机交互,它利用AI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健康知识服务。
  • 蒲泓宇, 李洪晨, 赵星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133-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型虚假信息困境,文章基于内生安全理论构建治理框架并进行检验,框架核心在于整合虚假信息检测的异构技术,模拟人类认知过程和决策机制,搭建异构元件池,测算内生安全框架下虚假信息检测准确率变化。研究发现:算法组合的优化和选择对提高系统检测效能至关重要;基于内生安全框架的策略需要构建阻断虚假信息传播机制实现主动防御和响应,并开发治理工具集提升检测效能。
  • 周文泓, 叶雅寒, 熊小芳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141-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政策制定情况、政策内容要点、政策内容地区分布等方面梳理与分析我国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政策体系的构建情况。研究发现: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均制定了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政策,但各地推进程度不同,总体涉及数据主体、数据对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保障等方面,并进一步从深化数据视角来建设政策体系、扩充凸显数据治理理论与方法的政策内容、推动多元共进的央地政策协同等方面讨论政策体系的优化方向。
  • 朱红灿, 郑恺迪, 余莹
    图书馆论坛. 2025, 45(5): 151-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供需匹配理论,分析AI赋能场景式公共信息服务供需匹配的内在机制,从“识别-设计-供给-管理”的逻辑构建过程框架。基于分析提出一系列实现路径,包括技术嵌入场景、集成信息资源、强化需求牵引、深化人机协同等,旨在优化AI在场景式公共信息服务供需匹配中的赋能效果,推动形成智能化、响应迅速且贴近民生的高质量公共信息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