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10
  

  • 全选
    |
    “十五五”规划编制研究
  • 陈深贵, 张诗阳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宏观、行业、城市、广州四个视角分析“十五五”发展环境,立足广州“图书馆之城”发展实践,从大力提升服务质量与效能、持续推进专业化发展与负责任创新、稳慎探索社会化发展新业态、积极探寻智慧化发展新路径、创新资源建设利用服务模式、革新中国经验传播和扩展国内国际专业交流合作、谋求制度设计与发展规划落地实效等方面提出城市公共图书馆“十五五”规划的重点工作思路;呼吁编制实施“十五五”发展规划需要汇集行业智慧、凝聚行业力量、观照历史未来,以期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中国式现代化。
  • 理论探索
  • 奉国和, 杨晓骏, 邓伟伟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实施“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战略,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和产业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生产效率和商业模式创新。文章构建一个系统性机制框架,深入分析数据和人工智能如何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发现,两者已融合成一个有机体,通过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相互作用构建高效价值创造体系;在经济活动各环节展现协同效应,助力生产力要素升级;提出的机制与框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的诠释,并指导实践应用。
  • 王平, 张雅琪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2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文化管理学科的专业化学术发展之路刚刚开始,其研究和实践发展需要清晰的理论框架。为此,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理论框架下,文章讨论公共文化核心概念,分析其理论基础;提出公共文化管理研究应以增进社会文化认同为目标,以人的实践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研究对象,形成公共文化实践、公共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治理三大研究领域。
  • 刘宇, 孙凯骋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2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高校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选拔过程普遍存在学历歧视与“近亲繁殖”现象,其现实合理性和“学历信号表征科研能力”的直觉性逻辑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是否成立,亟待通过实证数据来检验。文章以信号理论为依据,将国内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教育背景和“近亲繁殖”两方面检验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教师中外文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本”的中文产出显著低于“铜博”,但外文产出差异不显著;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中文产出较低,外文产出较高;海外经历对中外文科研产出均会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程度“近亲繁殖”的教师中文产出显著低于“外来者”,而具有本科学缘对外文产出有显著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中的“第一学历歧视”现象不具有现实合理性,也为杜绝本校毕业生留校任教的“学术家族体制”提供了现实依据。
  • 实践创新
  • 石庆功, 王子健, 肖希明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4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县级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文章围绕发展保障与支持、总分馆建设与服务、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对鄂渝湘黔四省(市)25县图书馆馆长/副馆长开展半结构式访谈;发现阻碍县级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包括经济压力、体制问题、历史遗留、机构主体、社会误解等方面,归纳出县级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阻碍因素形成的“阻碍–行为–意识–情境”整合模型(HBCC model);认为其高质量的关键纾解路径是“法治”,需要持续完善顶层立法及地方制度配套,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拓宽社会力量参与路径。
  • 王宇航, 吴天骏, 康乐乐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49-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要素依赖性和结构异质性两种维度,构建知识转移过程的四种类型化知识要素组合模式,分别是连通式异质网络、连通式均质网络、离散式异质网络、离散式均质网络。结合网络结构熵与转移熵,识别出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的“科学-技术”知识转移路径,并将其概括为知识迁移、知识异质化、知识均质化、知识连通化、知识离散化、连通异质化、连通均质化七种知识转移模式。结合转移过程中的互信息-词频权重提取出转移路径中的知识要素,对转移知识要素进行内容分析。文章研究成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分析框架和演化模式,有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 刘连生, 陈颖仪, 李欢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58-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图书馆普遍面临馆藏购置经费和储存空间的双重压力,开展联合馆藏建设与合作存储势所必然,智能立体书库可以为区域联合馆藏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借鉴TOE框架分析应用智能立体书库建设区域联合馆藏的驱动因素,针对当域联合馆藏建设瓶颈,分析基于智能立体书库的解决方案与区域联合馆藏建设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目标与路径建议。
  • 文化传承
  • 林立信, 冯卓彤, 陈涛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67-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数字人文工具是数字人文发展的重要一环,AIGC为数字人文工具建设带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文章通过网络调研方式收集到36家数字人文研究机构的687个工具,使用可视化技术分析数字人文工具建设现状,结合技术分类体系和数字人文项目建设流程,为学者在数字人文研究中选择工具时提供参考。数字人文工具在AIGC驱动下,发生了变革性改变,并同步影响数字人文项目流程的变革。积极、忧虑以及中立的态度“三足鼎立”,无论持何种态度,图书馆员是数字人文的重要建设力量,需提升个人数字人文素养,加强理论建设并不断丰富建设经验,为数字人文的发展贡献图书馆力量。
  • 刘泽, 邵波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77-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维度分析我国古籍保护政策有助于古籍保护政策的完善。文章对历年来我国264份古籍保护政策文件的时间演进和发布主体进行梳理;基于“政策工具—政策参与主体—政策目标”三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的使用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财政型政策工具的应用较少;古籍保护工作过度依赖政府主导,政策参与主体存在失衡现象,且尚未建立专门的古籍保护法律体系。文章建议加强财政型政策工具的应用,促进多元主体的均衡参与,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 刘竟, 张馨雨, 韩牧哲, 邢影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88-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寻找民间传说现有数字资源在知识单元层面的语义链接点和知识融合方向是国家文化数字化的知识关联需求所趋。文章针对民间传说资源的特性,以《白蛇传》为例,从多元叙事视角挖掘其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探寻现有数字资源在知识单元层面的语义链接点和知识融合方法。一方面,通过条件等价映射建立实体等价关系;另一方面,利用SWRL规则的推理机制发现实例间潜在的语义关系,完成跨领域数字资源间的语义关联和知识融合,实现民间传说与历史事件、空间信息、地方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间的知识集成和融通。基于语义关联映射规则提出的知识融合方法,展现出多视角民间传说语义知识组织架构的关联性与可交互性,对推进民间传说融入文化旅游、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识服务具有现实意义。
  • 人工智能
  • 彭炳辉, 许浩, 梁少博, 程卿玄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98-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伦理政策是风险治理的引领。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政策调研建立“工具—内涵”二维框架,对20份AI伦理政策进行内容分析,探明全球AI伦理内涵和政策工具的运用情况,为我国实践提供启示。研究发现,在政策工具维度,呈现出供给型和环境型运用充分、需求型内部差异较大的特征;AI伦理内涵维度上,系统伦理和社会福祉备受关注,责任溯源与素养提升重视不足;二维交叉分析发现,环境型落实多元内涵、供给型推动素养提升,而需求型目标适配性亟待强化。我国AI伦理政策制定需在公共数据和知识产权利用、监管和问责设计、AI素养提升,以及政策工具的目标适配性等方面加以提升。
  • 刘崧印, 朱学芳, 王震宇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113-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书目检索系统依赖于关键字搜索,限制了用户查询的灵活性,难以精确理解用户的查询意图。文章基于大语言模型开发书目检索系统,允许用户以自然语言形式查询书目信息,并能提高检索效率;使用Langchain框架实现通过自然语言进行检索的书目检索系统,通过文本嵌入、少样本学习、提示工程等技术增强大语言模型的信息检索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理解用户的查询意图并返回满足需求的检索结果,在使用便捷性上超过传统书目检索系统。
  • 刘静, 白芳睿, 吴丹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121-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算法作为人工智能的支撑性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对个体理解、认知算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个性化推荐是算法应用的重要情境之一,深度解剖和挖掘人们构建算法认知的过程,对提升算法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面向算法素养设计启发式情境游戏并开展用户实验,采集30名用户体验游戏的过程信息和反馈数据,在系统聚类的基础上采用归纳内容分析法对质性数据进行内容编码,识别了用户感知和理解算法的三种启发模式。在情境信息探索模式下,用户善于探索和挖掘页面中与算法相关的信息线索并获得启发,形成对算法的全面理解;在情境信息锁定模式下,用户更多基于个人知识经验积累,快速锁定与算法相关的核心信息以获得启发;在情境信息综合模式下,用户兼具探索和锁定的双重特点,善于将游戏经历与现实结合,进而启发现实生活。文章针对不同启发模式下用户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算法素养启发策略。
  • 陈晓媛, 伏安娜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132-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成式A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图书馆需要适应这一形势并做出反应。文章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图书馆为例,通过一对一访谈、焦点小组访谈和文献调研,探究其应对生成式AI策略背后的情境,从资源、人员、用户和技术等方面揭示UCSD图书馆积极参与学校AI战略的变革动因。在此基础上,归纳UCSD图书馆明确“桥梁”角色、以LibGuides为抓手、系统深化AI+服务、锤炼具备AI技能的学习型团队、合作共赢探索AI服务等应对生成式AI的具体措施。文章从理性思考定位、逐步深化服务、客观看待技术变革、重视馆员AI素养等方面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提出建议。
  • 郭亚军, 徐苑茜, 梁艳丽, 黄鑫, 刘代军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140-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图书馆智慧化发展带来新契机,从ChatGPT到DeepSeek的演进将对图书馆产生深远影响。文章采用横向对比分析法和技术特征解构法,比较ChatGPT与DeepSeek的技术差异,通过分析DeepSeek的技术特征,如开源协同、算法透明、动态知识进化等,揭示其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前景。服务层面,图书馆引入DeepSeek能够推动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发现服务与特殊群体服务等领域的创新;资源层面,DeepSeek有助于促进图书馆资源体系在生产、组织、评价与管理上的全流程变革;治理层面,DeepSeek能够扩展图书馆服务边界、推动资源形式转变和馆员角色转型。
  • 信息行为
  • 谭春辉, 李明磊, 王仪雯, 邹雅婷, 杨心如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150-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跨学科科研合作相关原始研究,可以丰富跨学科科研合作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促进跨学科科研合作更好地开展。文章采用元人种志研究方法,对筛选出的22项原始研究按照严格的研究步骤进行综合集成,构建跨学科科研合作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跨学科科研合作受个体特质、外部环境、学科背景和团队特质因素的影响,个体特质因素包括个人认知、学习工作经历、个体感知和个性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策支持、物质保障、合作平台和学科体制支持;学科背景因素包括学科差异和学科文化;团队特质因素包括沟通交流、团队关系、资源共享、科研产出、有力的领导、认知一致性和时间投入。
  • 从业抒怀
  • 肖鹏
    图书馆论坛. 2025, 45(7): 16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