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10
  

  • 全选
    |
    “十五五”规划编制研究
  • 肖海清, 黄璐宁, 谢明, 旷芸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宏观环境变化和教育变革深刻影响下,高校图书馆主动谋划“十五五”规划意义重大。文章分析国家政策文本、高校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文本、学术文献、专家访谈文本,从价值与定位、体系与治理、技术与服务、资源与空间、人才与能力等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十五五”战略规划的关键锚点,探寻高校图书馆“十五五”战略规划的升维逻辑,促进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 汤正午, 王春明, 宇岩, 池玉梅, 陈麒羽, 褚英敏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1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是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是其重要力量之一。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广东省科技图书馆为例,对其“十四五”时期围绕科技决策、产业创新、大众普及、空间协作等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的模式和经验进行总结。前瞻“十五五”战略部署,提出图书馆拓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重点:以国家战略为牵引,创建高水平知识产权领域资质平台,释放图书馆优势特色;以创新需求为关键,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模式,凸显图书馆社会价值;以人才队伍为引擎,构筑知识产权创新潜能蓄水池,夯实图书馆传承根基;以服务体系为基石,打造知识产权业务领域辐射点,延伸图书馆协作网络。
  • 实践创新
  • 陈涛, 张欣, 谭卓熙, 杨鑫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2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文科建设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数字人文教育深入发展与制度化建设提供了新契机。文章从学科建设与教育实践出发,分析数字人文教育在课程体系、师资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挑战;基于“文理融通”理念,提出融合人文素养、数字素养与AI素养的三维素养框架,以回应数智时代对跨学科创新人才的新要求,并进一步探索“一核引领、双轮驱动、三维建构、四重导向、五课协同”的系统化进路。
  • 李秀晗, 赵小雨, 刘钟灵, 刘巧伶, 魏艳涛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35-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慧学习环境与工具便利了大学生的阅读资源获取并丰富了其阅读体验,但如何提升他们的深度阅读理解能a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生成式学习理论和人机协同理论,提出促进深度理解与知识生成的智慧阅读模式,深度植入自主提问策略和游戏化学习策略,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模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智慧阅读情境下普遍表现出深度理解反思能力不足,而自主提问能够显著增强大学生的数字阅读动机和投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贯穿阅读前、中、后全过程的智慧阅读模式利用智慧学习环境实现人机协同的交互式阅读和协作式阅读,促进对阅读内容的深度加工和理解生成。该模式对培养具备深度阅读理解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智慧读者具有指导意义。
  • 徐军华, 陈婧婍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4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智媒时代少儿受困于数字阅读信息茧房现象,文章基于意义建构理论中情境、鸿沟、桥梁和使用要素,通过微刻时序访谈法开展情境访谈,构建少儿数字阅读信息茧房困境模型。研究发现,少儿在数字阅读时对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催化信息茧房;少儿数字阅读缺乏跨越鸿沟的外部帮助;少儿在数字阅读中感官认知受阻;少儿在数字阅读中互动体验受限;探究少儿数字阅读意义建构要素相互关系有助于防范信息茧房。少儿数字阅读信息茧房治理策略包括:引导少儿矫正选择性注意偏向,包括提高少儿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少儿数字素养培育、培养少儿的批判性思维;多方位拓展少儿信息感知渠道,包括打造资源整合、动态分级的阅读资源库,构建科学智慧动态的数字导读书目;优化少儿沉浸式互动阅读体验以及健全信息茧房的协同治理机制。
  • 李书宁, 萧雨佳, 佟蕊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5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AIGC大语言模型发展,提示素养成为素养技能的重要内容。文章立足高校图书馆,讨论提示素养概念及其对信息素养能力的拓展,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提示素养教育的意义,构建由提示语意识、提示语知识、提示语能力、提示语伦理组成的提示素养框架模型;从制定工作规划或细则、组建专业化的教育团队、开发特色教育资源、编写提示语撰写技能指南与提示语集、关注提示语伦理等方面提出对策。
  • 严贝妮, 乐龙飞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6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实践,其中2023年“春雨工程”优秀项目名单中的九家公共图书馆参与实施的项目成效显著。文章以上述九个项目为案例,对其相关信息进行结构化数据分析,提炼出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边疆民族地区项目的实践经验和实施机制,以期助力文化志愿服务边疆民族地区事业高质量发展。
  • 人工智能
  • 刘炜, 林海青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7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演进引发知识生产与传播机制的深层变革,传统图书馆作为客观知识体系管理主体的功能定位亟需重新审视。基于卡尔·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文章提出将人工智能系统视为“世界4”的理论扩展,以解释当前智能体系统自主性、生成性与认知涌现现象,从哲学本体论层面探讨人工智能对知识体系重构的深远影响。文章运用理论推演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三个世界”理论在图情领域的接受与演绎脉络,分析大型语言模型作为认知性智能体的独立地位及其对传统知识世界边界的突破,并结合图书馆服务转型实践案例,探讨图书馆在智慧时代的角色演变与功能重构路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构成的“世界4”不仅在知识生成与传播机制上展现出自组织特性,还在知识验证、认知演化和社会知识结构塑造中产生深远影响;图书馆需以构建混合型知识生态系统为抓手,重塑知识服务模式,强化知识质量控制与信息素养教育,积极推动知识民主化与开放共享,以实现从传统知识守护机构向智慧型知识赋能平台的转型,才能将“世界4”拉回到人的认知范畴,使其同样作用于“世界2”“世界1”,并受到人类认知的规范,从而与“世界3”一起为人类服务。
  • 陈珊珊, 弓越, 王晓光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83-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学习、生活与工作的方式,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是把握技术创新浪潮、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关键所在。英国快速部署GenAI在教育中的应用并建立多元全面、强调负责任使用的教育政策框架,探讨英国高校推进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实践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应用指导意义。文章采用网络调研法收集罗素大学集团发布的GenAI相关政策及活动信息,构建英国高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框架。研究表明,英国高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以AI认知、AI应用、AI思维、AI伦理四个方面为教育内容;以师生为教育对象,提升其在学习、科研和教学场景中与AI的交互能力;以伦理规范与教育评估优化教育环境,同时耦合多方利益主体保障教育的有效实施。
  • 李可心, 肖冬梅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93-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包含作品在内的数据进行训练,导致著作权纠纷频发。考察日本著作权法合理使用规则及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训练数据领域的适用性,对我国处理相关纠纷和完善著作权例外制度有借鉴意义。文章梳理日本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合理使用规则的历史演变与规则制定的政策考量,探寻日本经验的可鉴之处。研究发现,日本著作权法第30-4条和第47-5条是专门针对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合理使用规则,将非欣赏性使用目的确立为合理使用认定的要件;该规定具有灵活性,能够回应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著作权之需;但也存在规则确定性弱化、缺乏必要说明义务的局限。文章认为我国著作权法应当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作品进行数据训练设置一般性合理使用条款,即以非欣赏性使用目的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合理使用作品的判断依据;为防止该合理使用范围过宽,应严格限制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端的生成行为。
  • 郭亚军, 李天祥, 王会森, 王斌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102-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采用探源方法梳理人类历史上知识增强各阶段的方式、特征、关键节点及局限性,借助技术剖析法分析DeepSeek在知识增强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价值,基于“后视镜”视角展望DeepSeek对知识增强发展趋势的启示。人类知识增强历史可划分为“符号化知识记录的原始阶段”“制度化知识系统的古典阶段”“工业化知识生产的近代阶段”“数字化知识网络的现代阶段”“交互化知识重组的智能阶段”等五个阶段,DeepSeek在知识源、知识应用、知识效益和知识实践方面的技术创新支持实现动态知识融合、垂直场景适配、计算成本控制及推理过程呈现。展望未来,DeepSeek对知识增强发展优势的创新启示包括认知引擎打造知识基座、人机协同推动知识进化、开源普惠促成知识平权等。
  • 信息行为
  • 杨关生, 汪霜傲, 秦鹏, 凡庆涛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11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IGC技术与网络水军的结合加剧了舆情态势感知与水军干预的难度,快速识别并应对此类新型深伪信息攻击活动成为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任务。文章聚焦AIGC在舆情事件中的作用特征及其干预策略,从AIGC负面作用削弱、舆情疏导稀释与水军控制力量消弭三方面入手,构建应对深度伪造信息攻击的舆情态势感知与水军力量消弭机制。该机制涵盖三个关键步骤:通过双混沌优化粒子群算法确定AIGC作用幅度、基于时序超网络算法部署舆情态势感知以及结合孪生支持向量机及遮蔽–解蔽二重性理论实现水军识别与力量消弭。结果显示,该机制在舆情态势感知、水军特征分析及力量消弭方面效果显著。
  • 张建伟, 黄海琴, 张泰瑞, 李月琳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126-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识别高校毕业生求职中的情感类型,厘清不同情感状态下的求职信息行为及特征,能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信息行为视角的参考。文章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对27名高校毕业生进行访谈,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识别毕业生求职中的五类情感:不安、焦虑、迷茫、沮丧和自卑感,分析产生不同情感的诱因,厘清不同情感状态下的求职信息行为及特征,包括沟通交流、暂时信息回避、优化求职策略和寻求情感共鸣。
  • 唐长乐, 张晓娟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136-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要素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其可信流通对促进数据共享、提升数据价值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数字信任的视角出发分析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信任基础和内在逻辑,构建基于数字信任的数据要素可信流通框架。研究表明,数字信任贯穿数据主体、数据资源和数据流通过程,实现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核心是围绕数字信任的建立、验证和维护过程,以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系统、开放的数据要素市场和完善的数据监督体系为运行基础,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信数据空间、数据信托等技术建立起数字信任的身份基石、资源体系和环境保障,解决数据要素流通中的身份验证、资源质量、环境保障等关键问题,能破解数据要素市场信任壁垒,加快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 他山之石
  • 韦昱杰, 张衍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146-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外LIS领域,盛名综合征作为新兴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从表征、成因、应对策略等维度对国外LIS领域盛名综合征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沉迷工作、拖延工作、隐藏自我、归因偏差、欺骗错觉是LIS领域盛名综合征的表征,复杂多变的工作内容、神圣崇高的职业定位、紧张压抑的行业环境、失衡乏力的培养方式是出现盛名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个人可采取承认、自省、制定合理目标并行动及交流倾诉等措施缓解盛名综合征问题,组织应明确员工职责、构建包容支持的组织文化和制度来帮助员工面对盛名综合征问题;未来的盛名综合征研究可通过丰富研究对象和灵活运用多元研究方法来突破当下的局限性。
  • 从业抒怀
  • 吉太加
    图书馆论坛. 2025, 45(9): 157-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西藏那曲索县牧区青年旦增曲扎的十五年基层阅读推广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教育缺失的高原牧区推动全民阅读的路径与成效。通过田野调查与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旦增曲扎从个人觉醒到创办扫盲班、建立西藏首座民间公益图书馆,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民间首创+公益赋能”的文化扶贫模式。其经验体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线下深耕与线上拓展协同,为边疆地区文化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研究结论表明,基层阅读推广需结合地域文化特性,通过政企协同与持续创新,激发民众内生动力,最终实现文化自觉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