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5-11-10
  

  • 全选
    |
    特稿
  • 陈建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蓝图,并对文化发展与国家安全作出重要部署。公共文化服务能够连通文化发展与文化安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与国家文化安全的互补共进。当前国家文化安全面临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侵蚀风险、多元化实践中的文化碰撞风险、数字化变革中的文化失序风险,化解这些风险构成“十五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任务。国家文化安全与公共文化服务互融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吸纳国家文化安全目标,充实国家文化安全要素,两者呈现功能契合、同源赋能的互动机理。对此,“十五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应扎根深耕、跨境出海、上线入云多措并举,以特色化公共文化服务高扬中华文化主体性,以精品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以数字化奏响数字生活主旋律,进而使国家文化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 彭松林, 李臻, 王春燕, 邓默言, 谢莹, 聂海燕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1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告追踪2023年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的起草单位、归口单位、标准类型和标准性质的分布情况,梳理各个省份的标准化建设特点,分析标准的主题和内容。2023年发布30份图书馆相关标准,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取得多项进展:新版《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发布实施,城市书房和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走向深入,阅读推广服务标准化建设取得进展,国际化接轨进程提速。
  • 理论探索
  • 黄海瑛, 李佳兰, 冉从敬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2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日趋完善的关键窗口期,推进公共数据公平授权运营可实现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授权运营的公共数据类别可分为竞争获取类公共数据、公共数据产品或服务,从两种公共数据类别出发,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与网络调研法系统审视我国实践,发现存在授权方式竞争性缺失、授权对象单一化、收费定价标准不明确及收益分配不合理等公平问题。为此,文章通过比较调查欧盟、美国公共数据资源再利用的公平原则以及我国治理进展,将公开透明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及分配正义原则确立为指导我国地方实践的具体公平原则;建议灵活选择竞争授权或直接授权方式,由政府、市场与非营利性组织协同供给公共数据产品或服务,并由政府制定与市场调节分类定价,所获收益统筹兼顾各方投入贡献并合理分配。
  • 董昊南, 陈定权, 李帅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3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联机检索数据库Dialog(Dialog数据库)是一个集资源、服务、技术于一体的集合体,其诞生对计算机情报检索有着划时代意义。Dialog数据库不仅是全球联机数据库的先驱者,还对我国信息资源开发的研究和实践有着重大影响。文章通过历史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基于历史文献资料,系统回顾Dialog数据库60余年的发展历史,将其划分为孕育、成长、衰退和复苏四个阶段,分析Dialog数据库对情报检索技术、联机信息服务、信息产业和图书情报工作的历史贡献。并以Dialog数据库信息资源开发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镜鉴,从资源、服务、技术视角为我国当下数据资源开发提出三点启示:坚持开放互联,深度开发数据资源;坚持场景驱动,打造数据资源服务模式;坚持“技术为用”,积极采纳新技术。
  • 李丹清, 张久珍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48-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历史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对20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开设的读者服务课程进行回顾,从历史档案资料中系统梳理课程的开设背景、授课师资和课程设置情况,归纳其20世纪50年代开设读者服务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十五五”时期读者服务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 实践创新
  • 彭亮, 刘一颖, 彭涵坤, 蔡庸伟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5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梳理城市图书馆小型阅读空间发展情况,从政策视野、整体发展和个体发展典型案例等维度探讨其应然之路和实然之路,分析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双向赋能。城市图书馆小型阅读空间未来发展之路包括: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塑造面向未来的全智慧阅读空间;开展绩效与成效集成的混合评估,加强阅读空间的精细化管理;明确并精化阅读空间定位,提升用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高瑞瑞, 曾粤亮, 喻莹, 吕晓龙, 张柳萌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63-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乡村民间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增强多元要素协同以促进高质量发展。文章选取湖北省恩施市“家玥的乡村图书馆”展开田野调查,面向利益相关者开展半结构化访谈,通过编码分析构建涵盖环境、利益相关者、资源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剖析各维度高质量发展问题。据此提出对策:优化政策生态与文化氛围,夯实发展基础;构建利益协同机制,激发主体参与动能;加强资源全流程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能。
  • 戴艳清, 胡逸夫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73-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依据可及性相关理论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多层级测度指标体系,并以国家公共文化云为对象,主要运用实验法与人工评价法开展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国家公共文化云可及性水平总体较高,但在具体层面仍存在人工客服系统可获得性不足、新媒体运营宣传可知晓性不足、特殊人群无障碍服务可接近性不足、监督评价可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未来可通过完善客服制度、新媒体运营内容转型、增设无障碍化辅助功能、完善监督评价制度等措施进行改进。
  • 张颖怡, 王玉琢, 张恒, 章成志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8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构建“国家战略需求—产业需求—学生需求”三维分析框架,分别采用政策文本主题抽取、线上招聘平台职位描述中“任务—技能”关系对抽取、问卷调研的方法对三个维度的需求进行分析,旨在基于多方需求驱动视角来系统探索GAI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内容的改革路径。文章以“信息分析”这一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为例,基于需求分析结果提出“基础能力教学—GAI技术教学—通过真实业务场景实训完成能力迁移”的三层递进课程内容体系,在保留信息分析课程现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入GAI基础理论与技术、数据治理与AI伦理审查技术、业务场景所需技术,并将AI伦理规范贯穿各内容模块。
  • 文化传承
  • 张靖, 马秀文, 林明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95-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推进古籍学科专业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国外高校的古籍及文献遗产保护人才培养进入变革转型时期,发生了不少重大变化。基于全面调查形成的来自15个国家的30所高等院校的专业类、方向类和课程类三类共52个人才培养项目的基本信息,文章对国外古籍及文献遗产保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培养定位和项目运营等进行整体观察。调查显示,国外古籍及文献遗产保护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向相对明确的职业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其运营主体和学科专业归属具有跨学科特征,呈现特色化和小规模的小众培养路径,这些与我国情况颇为一致;国外按专业方向口径和硕士层次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多元的外部支持保障人才培养项目的持续有效运营等项目设置和运营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 信息行为
  • 曹雅宁, 柯青, 李悦, 陈佳宴, 张琳依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111-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探究用户参与虚假信息社会纠正的行为模式:收集微博虚假信息及其对应的转发和评论区评论,通过“人工标注+LLM辅助+人工核验”标注社会纠正和非社会纠正评论;对比用户发布两类评论的时间差异,挖掘社会纠正评论的内容特征。研究发现,时间维度,两类评论的周期性活跃模式不同且距原帖发布时间存在显著差异,社会纠正评论的发布时间平均晚于非社会纠正评论10-11小时;社会纠正评论类型包括直接型纠正的直接辟谣、阐释型纠正的质疑博文、反驳内容、真相陈述以及互动型纠正的互动响应和劝阻博主;用户增强说服性的语言策略包括内容可信度、详尽描述和推理分析;用户通过纠正评论表现负面情绪。文章构建模型并提出用户参与虚假信息社会纠正的行为模式:“接触:识别为虚假信息→应对:发布直接型/阐释型/互动型社会纠正评论→策略:增强评论信息的说服力→情绪:主要产生负面情绪”。
  • 支茵, 王晋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123-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城乡未成年人之间的数字接入鸿沟几近弥合,但信息贫困仍是乡镇寄宿中学生面临的现实难题。文章基于访谈与实地调查数据,识别该群体信息贫困的具体表现,采用社会建构主义视角探讨信息贫困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乡镇寄宿中学生的信息贫困表现在信息获取、信息需求与技术关系三个层面,体现出一条由环境制约到内在认知再到行为反应的逻辑脉络;寄宿生活现实是应试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弱化了乡镇寄宿中学生的意义建构机制,乡村阶层的应试教育观念异化了乡镇寄宿中学生与技术的关系,使其忽视手机作为信息与知识工具的价值,其技术使用呈现出泛娱乐化特征;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差异的持续扩大和数字媒介的隐性分层,深化了城乡之间的结构性差异,推动了城乡中学生之间的信息分化。
  • 郭亚军, 梁艳丽, 刘振阳, 冯思倩, 马慧芳, 孟玺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131-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是AIGC主要用户群体,分析其信息安全意识的形成逻辑和影响因素对提升高校信息安全教育质量和推动AIGC发展具有价值。文章使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0名大学生用户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获取原始资料,通过三级编码获得概念范畴和逻辑关系,对比用户应用传统搜索引擎与AIGC的信息安全意识异同,构建大学生应用AIGC的信息安全意识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大学生应用AIGC的信息安全意识源于对信息价值的认知和对信息安全的感知体验,体现于态度和行为,受教育、理念、制度和技术影响。相较于传统搜索引擎,大学生应用AIGC的信息安全意识,在信息安全感知、用户态度以及用户行为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提升大学生应用AIGC信息安全意识应从根源入手,增强其对信息价值的认知和提升其使用体验。
  • 曾群,程晓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141-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探究智能推荐用户算法规避行为生成的组态路径,以期推动用户与技术的有效协同,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支持。基于信息生态理论,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维度构建智能推荐用户算法规避行为生成的研究模型,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多因素组合作用对智能推荐用户算法规避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导致智能推荐用户算法规避行为的组态路径有四条,可概括为用户感知与外部因素协同驱动型和外部因素主导型两种构型;智能推荐用户算法规避行为是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算法焦虑、被操控感等用户负面感知是导致智能推荐用户算法规避行为的关键内驱因素;推荐同质化和信息质量等外部因素对具有促进定向倾向用户的算法规避行为有重要影响。
  • 李玥澎, 谭春辉
    图书馆论坛. 2025, 45(11): 151-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研机构间合作网络愈发复杂,不同科研机构间可能存在大量的学术共同伙伴。文章从科研机构合作网络视角出发探讨学术共同伙伴数量对机构间科研合作强度的影响,为引导学术共同体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基于CNKI检索所得2015—2023年间中国云计算领域合作发文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学术共同伙伴对机构间科研合作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较多的学术共同伙伴对双方合作强度具有一定负向影响。有关部门可通过项目申报限制和产学研合作等减少学术共同伙伴数量带来的负向影响,引导学术共同体发展。